气管食管瘘,一种令患者痛苦不堪的并发症,常导致剧烈咳嗽、反复呛咳、肺部感染甚至营养不良。8月5日,我院呼吸内科团队成功为一名饱受此并发症困扰的食道癌患者实施了首例Y型全覆膜气管支架置入术散户配资,精准封堵瘘口,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食道癌术后,突遭顽固咳嗽难题
患者张先生(化名)年近五十,一年前被确诊为食道癌。在外地接受了规范的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后,病情曾一度得到控制。然而,今年7月,张先生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剧烈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咳出大量黄白粘痰,夜间尤其严重。咳嗽剧烈时,他感到气促,并伴有双侧肩背部疼痛、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更棘手的是,由于食道病变严重,外院胃镜已无法通过,无法正常进食。
(气管瘘口)
在本院住院后,医疗团队首先通过CT引导下胃造瘘术解决了张先生的营养供给问题。但顽固的咳嗽和呛咳并未缓解。呼吸内科团队为其进行了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终于找到了“元凶”:在隆突靠近右主支气管的9点钟位置,发现一个直径约6毫米的瘘口。检查中清晰可见,当张先生咳嗽时,食糜(食物残渣)正从这个瘘口喷入气道。
这个瘘口,医学上称为“气管食管瘘”,是食道癌晚期的一种并发症。食物和分泌物通过瘘口进入气道,正是导致张先生反复呛咳、剧烈咳嗽和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
呼吸介入显身手,Y型支架精准“堵漏”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呼吸内科团队进行了综合评估。考虑到瘘口位于隆突(气管分叉处)附近的关键位置,常规支架难以有效覆盖且可能影响双侧主支气管的通气,团队决定采用更为先进的解决方案——置入Y型全覆膜气管支架。
散户配资
“Y型支架的设计能很好地贴合隆突的解剖结构,”呼吸内科黄颉主任解释,“其分叉部分分别置于左右主支气管,主体部分覆盖气管下段及隆突。全覆膜的材质能有效隔绝瘘口,阻止食糜和分泌物进入气道,同时保持气道的通畅。”
在完善的术前准备和精准的影像引导下,呼吸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张先生实施了Y型全覆膜气管支架置入术。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立竿见影,患者重获生活信心
术后张先生的咳嗽、咳痰症状显著减少,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困扰他多时的呛咳、气促和疼痛得到了有效缓解,生活质量获得了实质性的提升。
(手术现场)
呼吸内科黄颉主任表示:“气管支架置入术是呼吸介入领域一项成熟且重要的技术,尤其在处理恶性气道狭窄和复杂气道食管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例Y型支架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院在复杂呼吸介入诊疗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随着呼吸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借助支气管镜、影像导航、多种支架等“武器”,我们能够为更多像张先生这样受气道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解除或减轻他们的痛苦。”
黄颉
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
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特需医疗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广州抗癌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细胞生物协会肿瘤防治委员会常委;广州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成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韶关市医师学会常委;韶关市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委
专业擅长:在三甲教学医院临床工作38年经历,对内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呼吸道感染,气道疾病,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哮喘,难治性哮喘、各种病原体所致肺炎、肺脓肿,肺部肿瘤、肺栓塞、间质性肺病及各种疾病导致肺部病变等。熟练掌握呼吸内科腔镜等应用,对肺肿瘤的诊断及规范化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新型免疫治疗有丰富经验。
文案:刘淑贞
编辑:刘淑贞
审核:黄颉 叶晶
审定发布:张文辉
散户配资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