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看杜聿明、王耀武和郭汝瑰回忆录,笔者一度认为杜聿明甚至有当军统局局长的潜质:济南战役之前,杜聿明就曾看出吴化文有起义的苗头并提醒王耀武注意;淮海战役期间卓信宝配资,杜聿明又先后向顾祝同和蒋介石举报郭汝瑰是地下党,比较之下,毛人凤那伙人却成了废物。
我们在《特赦1959》中看到黄维怒斥徐远举周养浩那段话,也是有历史依据的:“贾汪起义,你有情报吗?人家都潜伏到我们国防部了,你们发现了吗?”
黄维说的“人家”,自然指的就是郭汝瑰,事实上何基沣张克侠贾汪起义,郭汝瑰是帮了大忙的。
时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的张克侠并不能直接掌握部队,是任廉儒向郭汝瑰传达了董必武的指示:设法调张克侠任徐州城防司令。
郭汝瑰接受命令后马上向徐州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举荐张克侠兼任徐州城防司令,并将过家芳的一三二师划归张克侠指挥——当时还不叫徐州“剿总”而叫徐州陆军总司令部,郭汝瑰是陆总参谋长,后来徐州陆军总司令部撤销,郭汝瑰又回到“国防部”第二次担任第三厅,也就是作战厅厅长。
《郭汝瑰回忆录》中《在国防部第三厅和徐州陆军总司令部(1947——1948年)》一章的小标题就是他的调职路线图:“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出任徐州陆总参谋长、再任第三厅厅长。(本文黑体字均出自郭汝瑰回忆录)”
郭汝瑰的工作能力和个人品德,是得到了陈诚和顾祝同一致认可的。陈诚有个土木系,大家都知道,可是郭汝瑰与刘云瀚(曾任“国防部”第一厅副厅长、第五厅厅长、新编第五军军长、六十八军军长)、罗泽闿(也曾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还当过“中央监察委员”,在辽沈战役中以“中将参军”身份没少给老蒋出馊主意,把杜聿明气得够呛)并称“土木系十三太保”,地位仅在四大金刚(罗卓英、林蔚、郭忏、周至柔)之下,而黄维、胡琏、阙汉骞、宋瑞珂等人只是骨干而已,既不是金刚也不是太保。
前一段时间笔者写胡琏也是土木系干将,有读者提出质疑,那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陈诚任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一旅旅长,胡琏就是该师连长,1930年陈诚升任第十八军军长,胡琏也晋升为军部特务营营长、特务团团长,是陈诚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
郭汝瑰在土木系地位颇高,而陈诚和顾祝同并不穿一条裤子,甚至还可能是竞争关系,顾祝同为何也对郭汝瑰青眼有加?
郭汝瑰回忆:“蒋军人事制度相当腐败卓信宝配资,一般人认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是理所当然的,陈诚任参谋总长,我任第三厅厅长。顾祝同任参谋总长,我又任第三厅厅长,岂非怪事?人们总以为这是我任顾祝同的参谋长一年多,因此与他建立了个人感情,取得了他的信任。可是谁也不知道这背后还有蒋、陈、顾共同对付白崇禧的因素和其他原因。”
在陈诚眼里,郭汝瑰是讲义气的,这也是顾祝同看重郭汝瑰的原因,他们不知道,郭汝瑰去上海“探望”在东北被打的郁闷住院的陈诚,实际是另有任务:“1948年3月23日,我借口去上海看望陈诚,而暗中向任廉儒汇报情况,行前车蕃如(参谋总长办公室副主任,也是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以为我去看陈诚烧冷灶:‘你这是每个菩萨面前都烧一炷香?’我一面冠冕堂皇地回答:‘这是做人的道理,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益,雪中送炭难啊。’一面暗笑‘背后还有一尊菩萨’。”
杜聿明去“探望(或者说窥探更准确)”一开始是吃了闭门羹的——杜聿明原本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陈诚以参谋总长身份兼任“东北行辕主任”,直接把保安司令部撤销了,所以杜聿明在《辽沈战役概述》中说他跟陈诚很不对付。
陈诚“有病”,杜聿明颇有幸灾乐祸之意:“我有些好奇心,就去看陈诚是真病还是假病。当即打电话到陈公馆说:‘我想去看陈总长。’他的副官说:‘总长有病不会客。’我又想,要在蒋介石底下做事向上爬,可不能得罪陈诚,不管我们之间有什么矛盾,表面上还是要应付他,于是决心去一趟,一到陈公馆,可巧他的副官不在,门口的卫兵接了名片要我等一等,然后带我进去。我见陈诚满面红光不像个病人。”
杜聿明跟熊式辉关系不错,两人都觉得自己是被陈诚排挤出了东北,当白崇禧在军事会议上鼓动一些将领大喊“杀陈诚以谢天下”的时候,杜聿明是可能跟着喊,而郭汝瑰肯定是一声不吭的。
如果那位副官还在,杜聿明连陈诚家的大门都进不去,但是郭汝瑰去可就不同了,他不但不用通报,而且陈诚还热情地留他吃午饭,当郭汝瑰表示老长官处境不佳自己也心灰意冷准备“回家务农”,陈诚马上好言相劝并大打包票:“回去告诉墨公(顾祝同字墨三,称其为墨公,就像称程潜为颂公、白崇禧为健公一样,都是对高官的尊称),主席(老蒋)已决定由他担任参谋总长,这是把关的要职,他绝不可推辞免得别人(白崇禧)伸手,大权旁落,你应该很好地协助墨公,你已见重于主席,可引以为慰,而不必厌倦幕僚生活。”
喜欢看笔者文章的,大多数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洞悉世情者,所以陈诚那番话蕴含的“真情”与深意大家都一目了然。
实事求是地说,陈诚这个人打仗或许不行,但私德还是比其他蒋系高官强一些的,连我方高层对他也有比较客观的评价:“此人不贪财,但是贪功贪名。”
在蒋家王朝,不贪财的高级将领屈指可数,而陈诚和郭汝瑰在这方面倒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陈诚对郭汝瑰十分器重,杜聿明却哪壶不开提哪壶,向老蒋举报的时候,直接拿郭汝瑰的清廉说事:“郭汝瑰身为中将,房子是租的,沙发是破的,此人太过清廉,极有可能是共产党!”
此话一出,直接把老蒋气笑了:“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养女人,我也是共产党?”
老蒋这番话颇有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他不抽烟不喝酒可能是真的,要说他不养女人不贪财,那可能连宋美龄都会嗤之以鼻。
蒋家王朝无官不贪,陈诚和顾祝同都是老蒋喜欢的少数“另类”,杜聿明那番话,虽然是在电视剧里说的,但也确实戳中了老蒋的肺管子,杜聿明在写《淮海战役始末》时还十分后悔“对蒋未说明我对郭汝瑰的看法,也未同何应钦、顾祝同、萧毅肃等约好”——所谓“未说明”,也就是没说清楚,没有抓住重点,而是拿郭汝瑰的清廉说事,这也翻了官场大忌:他“举报”的是个清廉将领,而清廉居然成了“罪证”,您说老蒋能乐意吗?
老蒋是醉死也不认那二两酒钱,虽然他当面驳回了杜聿明的举报,但对郭汝瑰也起了疑心,这一点郭汝瑰也敏锐地察觉了:“蒋只与王叔铭研究空军如何帮助杜聿明突围,还不愿让我听见他们商量的事情,我暗吃一惊,心想研究作战,为何不令参谋总长及主管作战的参谋次长、作战厅(即第三厅)长知悉?想必有人从中破坏,今后务必更加小心,最好离开这个岗位。”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老蒋对郭汝瑰确实起了疑心,1949年1月6日,郭汝瑰在“总统府”第三局的陆大同学傅亚夫告诉郭汝瑰:顾祝同签呈郭汝瑰出任第十军军长,老蒋没批准。
胡琏于1月11日告诉郭汝瑰:“总统已批准你任十八军军长,望早日到职,重振十八军的军威!”
结果郭汝瑰等了十天也没得到任命,直到21日,才由“代参谋长”林蔚宣布了老蒋的新命令:“免去郭汝瑰十八军军长,改任七十二军军长。”
第十军和第十八军虽然已经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但番号仍在,也是“王牌序列”,老蒋不把重建的王牌军交给郭汝瑰,却只给了他一个七十二军的空架子,但郭汝瑰依然十分高兴,他利用旧有关系,到处要人要装备,居然半个月就弄出一个齐装满员的军:“2月4日,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日子啊!这天是我受党的新委托,踏上新正途的第一天,这天,是我从蒋家王朝心脏中杀出来,又准备狠杀回马枪的一天!”
郭汝瑰杀了一个回马枪,以二十二兵团司令(第二十一军、四十四军、七十二军和三个独立师)的身份,带着自己组建的七十二军起义了,那时候杜聿明脑袋上的伤口可能还没有痊愈呢,这倒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杜聿明的举报已经让老蒋对郭汝瑰起了疑心,如果他不拿清廉说事,而是换一个方式、从另一个方面告发,那结果又会如何?
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